俞孔坚谈人工智能与未来景观设计,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19-08-15 | 信息来源:admin | 浏览次数:175

人工智能
  俞孔坚谈人工智能与未来景观设计
  ATR
  你怎么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关于“人工智能与未来景观设计”,景观大师俞孔坚这样说,请看下文。
 
  时代背景
  自18世纪60年代起,工业革命的推进使机器做功代替了绝大部分简单的人力劳动;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始致力于研究用计算机代替人脑,探索通过“人工智能”替代和延展人类复杂脑力劳动的途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似乎已初尝胜果,同时却也在人造的智慧面前节节败退。

        1997年5月,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发的计算机“深蓝”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击败了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2016年3月,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开发的“阿尔法狗”在韩国首尔围棋“人机大战”中击败了世界冠军李世石;2017年10月,类人机器人“索菲亚”被授予沙特阿拉伯国籍,由此拥有了与人类同等的权利! 
  今天,全球普及的无人机、投入路试的无人驾驶汽车,以及越来越多的无人商店和机器人服务,正在将人类自身的就业空间不断压缩……是喜是忧,众说纷纭——这和当年人们面对汽车和火车的态度别无二致!但无论个体或群体的态度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要么拥抱它,要么被它所淘汰。
  景观与人工智能
  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拥抱人工智能,因为它使景观信息的采集、储存、分析变得空前高效和准确,我们也得以应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去再现、感知和体验景观。
  借助高精度的无人数码相机和空间信息处理设备,以及功能日益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瞬间实现对地球上任意偏远景观的数字化再现——这在十年前甚至都无法想象!如今,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能够以惊人的速度、精确度和最绚丽的表达方式将景观设计作品呈现出来,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使之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程度,鲜活地展现在大众和决策者面前!仿佛是在随心所欲地改变着地球表面! 
  我们拥抱人工智能,因为它极大地解放了我们的大脑,使设计回归于创造。
  大量的逻辑计算、理性分析,以及繁重的制图和设计表达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交由计算机来完成。人类将充分发挥大脑的创造性功能,如情感表达、艺术审美和灵感触发。对于景观设计学而言,人工智能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意味着当下景观设计师的教育和培养体系亟待革新,尤其需要在创新设计和人机互动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我们拥抱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为设计师创造更加理想的人居环境提供潜在机遇。
  工业化的机器和与之相适应的灰色基础设施(诸如大面积的停车场、巨大的排水管道、能源供给和储存系统等),在提供城市生活所必须的服务的同时,也使城市景观变得无趣、危险、丑陋、浪费!而智能化的城市为我们改变这一现状创造了机会:智能汽车和新型交通系统的出现可以使停车场面积缩减至少三分之二,马路也不必如此宽阔,由此节省出的土地将更多被用作城市绿地和休闲空间;智能化的雨洪管理系统可以将大量冗余的排水管道转变为储水空间,使水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我们拥抱人工智能,因为它并没有湮灭人类对于景观的追求,反而启发人们将现实景观视作寄托人类生活理想的载体。
  正如电影《头号玩家》所揭示的,虚拟现实的景观体验无疑将充斥智能时代的每个角落。但在影片结尾,赢得美丽虚拟世界“绿洲”所有权的玩家却限制了游戏开放时间,鼓励人们回归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景观体验。因此,创造具有梦境般体验的现实景观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颇具竞争力的领域——也就是说,设计和创造美丽的景观将是面向未来的重要职业。
  景观设计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最后,我们拥抱人工智能,因为在这个人工智能逐渐替代、击败甚至摧毁人类的时代,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一位设计师!
  众说纷纭
  当然对于这个话题,也有其他的发声,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欢迎大家补充。
  01
  否定说
  景观中很多已经标准化的内容会更容易被大数据穷举法运算出来,这实在都不需要AI出手,最后在AI面前大家都会失业。
  02
  赞同说
  赞同说:景观设计师几乎很难被取代。(此观点来自俞昌斌,中国的现代景观研究平台)
  以建筑师为代表的设计师被取代指数为1.8%,名列众行业第五位。其点评是因为:“以建筑师为代表的设计师真正赖以立足的创意、审美、空间感、建筑理念和抽象的判断都是机器难以模仿的。”
  那么,再深究下去,景观设计师是否比建筑师更不容易被AI所取代?
  有以下三个原因:
  1、对风景园林的审美存在主观性。首先有东西方的差异,其次即使都是中国人,人与人也对园林景观有着不同的看法,差异也很大。这一点建筑行业的标准相对统一,审美比较一致。
  2、如果说图像审美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量化,但是风景园林的审美则难于被量化。我们很难说苏州园林指数34567,而日本园林的指数是76543,彼得沃克作品指数是86532,巴拉甘作品指数是97651....等等。依据不足,数据也不够大,如何被量化?
  3、无法用大数据来量化并优化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风景园林或景观设计的标准和规律并不明确。哪些人或设计项目可以成为标准?这些标准的判断是一致的吗?还是各有矛盾?所以说,我们不要为难AI了,他都无从下手,学都不知道如何学,他如何战胜人类?这实在是AI厚黑学的经典案例。 
  03
  中立说
  未来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也许只有AI时代全面来临时,才会知道景观设计师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样。
  今日互动
  关于“人工智能与未来景观设计”,你怎么看?
  郑州经典楼盘景观,火热招募...
  园景人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